欢迎来到国际学校网
选择地区:展会活动资讯

IEIC嘉宾|诺贝尔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诺贝尔奖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0-09-27 10:46 来源:国际学校网

  10月24日,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即将揭开面纱!作为教育行业的一次盛会,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研讨分享等形式,给教育者和家长带来了多角度的思维火花。

  本次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嘉宾阵容堪称豪华,其中特别邀请到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他将结合自身多年的科学研究,分享他对于科研与教育的见解.精彩内容,值得期待!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重磅嘉宾:Michael Levitt演讲主题:《Is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诺贝尔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

Michael Levitt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会士,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

  Michael Levitt教授也参加过我们首届IEIC大会,他分享了自己奉献科研的一生,以及“基础科研、基础科学”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要想做成一个好的科学家,或者说在任何领域有成绩,都要具备这四点特质,即:热情、坚持、原创及善意。

Michael Levitt教授精彩演讲瞬间

▲Michael Levitt教授精彩演讲瞬间

  (以下为Michael Levitt首届IEIC大会精彩演讲)

  Michael Levitt:我今天在这儿其实也是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人生故事,我自己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同时,今天也想跟大家说一说,在技术和科学的方面,我们可以做哪些东西推进技术和科学的发展。

  我是1947年出生的,所以我的人生就大概是从50年代开始的。在50年代的时候,在生物学领域有了一场革命。在那个时候科学家主要还是英国的一些科学家,他们将生物重新定义成了物理学。我在50年代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年,我很幸运、因为当时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杂志叫《科学美国人》,我当时在《科学美国人》上看到了很多非常高质量的论文。为什么我会对《科学美国人》杂志感兴趣呢?因为这个杂志,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唯一彩印的杂志。如果科学家想要在杂志上发彩色论文,《科学美国人》是当时唯一一个可以实现色彩的期刊。在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发现,提到:其实生物学或者物学背后一个重要的分子或者DNA、蛋白质这些东西,都是有很明确的形状的。这个也是让我感到非常的有兴趣,继而研究了“计算结构生物学”。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充满了随机性,都是有很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我也不例外,我的运气从1963年开始被运气之神眷顾了。我出生在南非,1963年跟我的姨和舅舅一起去英格兰度假。

  当时他们家里面有一台电视,我人生中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电视。所以我一看到电视,就站在电视前面惊呆了,而且我当时也是非常幸运,因为正好当时电视在播Nobel Prize的节目,当时他在电视上做《生物即物理》的节目,他是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是16岁到的英格兰,之后几年在伦敦读完了我在物理学方面的本科学位,后来我又想去剑桥跟Prize读博士。所以我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说:“Nobel Prize我想做你的博士生。”他说:我不要。我就又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想做你的博士生”。这回他答应了,但是要求我一年后再来,而且要求我这以后的一年必须要去以色列做研究。

  他之所以送我去以色列:一个是因为他是那边研究所的一个主任,另外也是因为图上的这两位先生,左手边的是跟我五年前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当时所做的研究是看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我这一年就是研究的这个领域。以至于我后来真正读博士的时候,也是往这个方向走的。因为有这一年打基础,所以后面博士也读的很顺利。这种系统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帮助我们去预测不同的对象它们前进的方向。其实分子是非常小的,它是达到了“亚纳米”层级的。

  在我24岁、25岁左右的时候,我就开始去用计算机预测蛋白质的移动方向,其实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非常多不同的蛋白质,有多达十万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蛋白质因为它的形状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图上这个小的蛋白质,可能功能比较简单,还有一些形状很复杂的、功能也非常的强大。尽管我后来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其实是基于我19岁-25岁之间所做的研究工作,但是在25岁之后我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的去做一个科研人员、做一个科学家。你可能会问,说:为什么你后面还继续工作呢?我有两个回答:1.我非常喜欢做科研,我非常喜欢科学。2.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后来能够得诺贝尔奖啊。所以大家不要以“得诺奖”为目标,还是要一直去做科研的。

  片子是1977年的时候做的,现在40年过去了我又做了一个新的片子,是一个比刚刚蛋白质大得多的蛋白质,它的名字叫“多核糖”,这个东西主要就是从DNA里面摘取一些信息。这个东西也就是多核糖,其实存在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细胞当中,无论是植物,还是菌类,还是人体,当中都有核糖体。这个核糖体就好像是一个人体生命的3D打印机一样,会从DNA中摘取信息,然后把它展现出来。

  今天我们得问一下,因为做科研是很贵的。我们做的这些科研,是不是有任何价值呢?在这儿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在80年代所做的一项工作。我在当时做的时候,以为我这个工作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一份科研工作,有了越来越大的价值。这个是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的一个蛋白质,叫作“抗体”,它可以有排异的功能。抗体刚刚说了,是一种蛋白质。我知道怎么样去计算蛋白质。为什么要去计算它呢?其实当时的初衷也很简单,因为我很喜欢做这个工作,很喜欢去统计、计算蛋白质。在1987年的时候,我就从以色列,也就是刚刚说的威丝曼研究所去到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那边初创企业和应用型的科研文化是非常浓厚的,在1989年的时候我跟另一家公司一起做了科研,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个论文就是跟白细胞介素结合的人源化抗体。我们都知道刚刚讲了,抗体是可以对抗疾病的。所以说如果你能够从癌细胞身上分离出来一个分子,然后基于这个分子找对应抗体的话,那么就可以去对抗这个癌细胞。这个想法在今天来看也是非常普及的了,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这还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想法。

  做抗体的过程是这样的,你把癌细胞抽取出来打到小鼠身上,然后这个小鼠就会针对这个癌细胞产生抗体。但是这个小鼠产生的抗体,你不能直接打到人身上,因为打到人身上,人本身的抗体就会认为是异源的抗体,会攻击它。所以最后的做法,就是把这个小鼠产生的抗体给摘出来一部分,然后跟人身上本身的抗体做一个蛋白质结构上的结合。比如:大家在图上看到的这个照片里面,左边的灰色部分就是人身上本身的抗体,红色的就是小鼠身上摘下来的抗体的片断。

  这个想法其实是Winter提出来的,这个想法当时Winter提出来的时候也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因为他本身也是很厉害的科学家。如果你看一下中间这一张图,也就是蛋白质的结构图,可以看到红色的部分跟白色的部分是接在一起的。所以你真正要做的,就是把小鼠身上红色部分的蛋白质提取出来,然后把人身上的白色或者灰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然后再把主要的工作放在中间接口的蓝色部分。右边现在是一种新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不是Winter提出来的,而是刚才讲的论文第一作者提出来的。当时是他跟蛋白质设计公司,一起去做的研究。因为他是来自于这家公司的,所以他必须要确保这个专利是得到严密保护的,右边新的做法现在的专利保护度是要比左边强很多的。因为他的这个专利保护度很好,所以有一些非常大的药企,比如:罗氏之类的,就投资这个专利,想基于这个专利做一些新药。他们知道,如果十几亿、数十、数百亿的钱投下去能够做出来药的话,这个药是很难被仿制、很难被超越的,它的专利保护度是很强的。现在基于这种方法所制作的针对癌症的抗癌抗体,已经是有几个了,其中每个都是基于刚刚所说的公司,也就是蛋白质设计实验室公司的方法所制成的。这家公司每一种方法,每一种药也要收取专利费。这就意味着每年专利收入,就可以达到5亿美元,而且这个5亿还是三四年前的数字。所以从刚刚例子中您就可以看到,其实基础研究是可以转化成这种应用型的研究的,是可以有应用的意义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有专利、需要有初创公司和大公司的参与,也需要时间,可能是25年的时间。我作为一个基础科研的科学家,这一生过得非常愉快。但是今天年轻的科学家们,他们怎么样呢?我对于今天年轻的科学家做了一些统计研究得到了一些数据,我发现其实今天的情况是很令人担忧的。我们看到今天所谓的“老一辈的科学家”,也就是55岁以上的科学家,更多是临床领域,或者基础科研领域,或者是拿资金拿的比较多的、拿科研经费拿的比较多的。

  但是我们看到46岁以下的,是我们定义为“年轻科学家”的他们是呈相反的趋势。也就是说,临床科学家的人数相比于老一辈的较少,做临床的比较多、做基础的和拿到科研经费的都比较少。所以就等于说,现在在我们美国看到的做基础科研的这种年轻科学家都越来越少了,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基础科研、基础科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多大的重要性。我想这个问题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其它的国家,包括中国。其实基础科学是一个很难去想、很难去思考的东西,因为基础科学里面的发现往往是从无到有的,是之前大家从来都不知道存在的东西。其实基础科学里面你要想取得一些发现,往往是取决于运气或者是取决于你的机缘巧合成分的。就算你本身很聪明,要想成功也得要有一点运气,这就让做科研好像是中彩票一样。当然,你要想赢得彩票,你首先手上要有一张彩票。你手上的彩票数目越多,最后赢得大奖的可能性也会越大。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去想的,就是到底什么才算好的基础科学。因为有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同的科学家都觉得自己是在做同样的一件事,然后就开始争,说:谁是先做的,谁是后做的。

  我这儿就以一个简单的评判方法来说,我觉得诺贝尔奖其实就是一个评判基础科学的一个好的方法,而且诺贝尔奖所关注的也往往是优质的基础科学研究。因为我今天的讲座主要还是关于美国的,所以在这儿我想给大家呈现一幅诺贝尔得奖的美国及全球对比图。刚刚对比了一下美国得诺贝尔奖和世界其它地方得诺贝尔奖的对比图,绿色的柱子是美国得诺贝尔奖的。真正不是从50年代开始的,50年代开始到往后四五十年当中,美国进入诺贝尔奖高发期,当时诺贝尔奖得数一国就超过世界其它国家的总数。但是最近诺贝尔奖的得奖数出现了下滑,所以也在思考这背后是为什么?在这儿给出一个答案,一方面是要有资金。另一方面,你是要完全的投入。

  怎么样能够得比较多的诺贝尔奖呢?这就好像是说,你怎么样去做最基础的基础科研一样。在世界上有大概那么三四个机构可能是大学或者研究所,是经常出诺贝尔奖的。在这儿我就重点来谈一个:我今天想给大家主要说的研究机构,在英国、在剑桥,他的名字叫“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也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下属的一个研究实验室。从1958年到今年为止,这个实验室里面一共走出了28位诺贝尔获奖者,而在这么多年当中,这个研究所里面就职过的一共也就1500多人。之所以讲这个机构,也是因为我在做博士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实验室,而且在博士毕业了之后,又在这个实验室工作了八九年。

  刚刚这一页当中,其实有非常多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科学家。在这儿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时间有限。我就说一个可能大家没那么了解的科学家,他叫“西德林·布伦纳”,他现在主要工作是在新加坡。这个人其实很特别,因为他是跟五个人一起工作,这五个人都是有拿诺贝尔奖的。但是大多数这个团队是三个人,基本上一个是带头的,另外两个可能是他的学生。如果你见过他的话,你就会发现,他好像是一个奇思妙想的点子发射机一样,不停的往外发射点子。他其中有一些点子是听起来非常疯狂的,但是也有一些是非常好的点子,我们就需要这些疯狂的点子来启发其他人,来启发科研。在剑桥的这个实验室当中,我觉得他们有很多的这种有利于摘得诺贝尔奖的条件,其中第一个就是资金,要有支持科研的充沛资金。

  第二点,就是没有这种官僚或者说没有这种教条之类的东西。其实管这些科学家是有一些规则的,但是领导、实验室的主任,是把所有的规则藏起来就让科学家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做科研。一般科研小组的规模也比较小,平均的规模大概是三个人,但是同时你也会跟其他很多跟你同样水平、同样等级的一些科学家一起去共事。另外这个压力也是很大的,同行,还有你的同事也是给了你很大的压力。你过去发表的论文已经不能代表你的学术水平了,你的学术水平是取决于你的下一篇论文。另外在这个实验室当中,在剑桥这儿也没有论资排辈,就算是一个年轻的博士生,他们也感觉自己可以比肩诺贝尔的得奖者。在这儿我给大家提出一些问题,因为我们今天没有问答环节,所以我就自己问一些问题,然后留给大家思考。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的人生刚刚已经跟大家讲过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的人生有没有借鉴意义呢?如果你觉得,说:因为我是看电视,所以比较好,走上这条人生道路的话,回去就一直电视,也看不成科学家。

  另外我觉得要想做成一个好的科学家,或者说在任何领域有成绩,都要具备这四点特质,即:热情、坚持、原创及善意。在这儿我还想再加一个,是不在我大屏上显示的,就是你要随时做好准备接受自己的错误。因为你要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的话,你就要准备好可能自己会做错,要愿意接受自己的错误。而且汲取过往的人生经验,我们也知道你从失败当中学到的,是比从成功当中学到的要更多。

  还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是不是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做基础科学的研究?这个我自己也是没有答案的。第二,科学家是不是应该联手商界做一些商业活动?我觉得不妨这样做一下。第三,年轻科学家,后面的成长路径是什么?我觉得现在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都是基于年轻时候的工作,所以我觉得年轻人也可以以此为目标。最后一个问题,诺贝尔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否重要?我觉得可能是的。

  今年的IEIC大会,我们又有幸请到了Michael Levitt教授,听听他对于科研与生活的见解,从小为孩子们埋下一颗精英教育的种子吧!

  如果你也是一名奔波在育儿路上的家长,想要为孩子探求一条适合孩子的成长道路,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场教育盛宴!

  2020年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远播教育将于10月24日举办2020年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一站式解决择校问题!100+教育嘉宾,上百所国际化教育机构,亮点众多。大会当天,将会有众多优质国际学校的校长及教育大咖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家长可现场面对面交流咨询。

  大会亮点及往届回顾>>>2020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有哪些亮点?

  IEIC大会参展机构>>>2020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150+国际化学校参展机构

  IEIC大会议程安排>>>2020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峰会议程安排

  大会重磅嘉宾一览>>>2020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重磅嘉宾云集一览

2020年IEIC教育创新大会举办详情

大会时间: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大会地点:上海宝华万豪酒店 上海市广中西路333号2楼全层

预约咨询方式:点击 IEIC报名预约”免费报名

温馨提示:国际化学校,想了解更多学校信息及招生考试情况,欢迎点击【预约看校】咨询!或电话咨询:400-9609-559

国际学校择校咨询

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以各校实际为准.若有侵权或其他问题,可联系反馈,本站将尽快处理相关内容.

预约看校

少量开放日预约名额/全面咨询了解学校

报名热线:400-960-9559

新府学践行“明德至善,中西通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高中生的大学胜任力与生存胜任力。学校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开设普高班(统招代码213010)与留学班

新府学在初中阶段设置两个学生生涯发展方向——国际方向和中考方向。国际方向基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大纲,以MYP课程为框架,融合国家课程的精髓和IGCSE课程的丰富教学材

在新府学小学阶段,我们融合中西方语言及文化,发挥中国基础教育优势的同时,融合国际教育之优,为5-11岁适龄学生提供中国国家核心课程及国际小学课程IPC项目。

南师大附校国际部EPD提供三大课程体系与中美直通车项目供学生选择,包括SACE课程、OSSD课程、A-level课程、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直通车项目。

近期,ClassPoint网站发布“2024年教育十大趋势”,并提出了对教师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高等美术学校,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高等美术学校,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清华志清中学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老教师协会于1989年创办,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密切。

预约看校

少量开放日预约名额/全面咨询了解学校

报名热线:400-960-9559

立即预约
请您留言